花卉苗木的四季養護要點
發布時間:2017-05-10
瀏覽量:
次
來源: 本站
作者: 本站
一、花木對澆水的要求
應根據季節和天氣的變化適時的澆水。炎熱的夏季最忌中午前后澆水,因為這時土壤溫度高,與水溫的溫差大,此時澆水會使土壤溫度驟然降低,花木根系受低溫刺激,就會立即阻礙水分的正常吸收。所以炎熱的天氣應在早上十時以前或傍晚五時以后澆水。反之,冬季無凍土的地帶,露地栽培的花木冬季需要澆水時,應在中午前后進行。春、秋季宜在上午十時以后至下午四時以前澆水為好。
我國黃河流域以北的廣大地區,冬季寒冷。在土壤凍結之前,栽培的花木都應澆足“凍水”,以保持土壤墑情,使花木安全越冬。在早春土壤解凍之初,還應及時澆足“返青水”,以促進花木的萌動。
花木澆什么水最適宜呢?按理說,有能力收集雨水和雪水最好,特別是雷陣雨的雨水,由于放電的電化學作用,雨水中含有可被植物吸收的氮元素。但是由于環境污染,出現了酸雨,在頻發地區植物受到嚴重危害,因此污染嚴重地區的雨水和雪水不能收集澆花。污染嚴重的河塘水和礦化度很高的地下水也不宜用來澆花。家庭淘米水、咸水和帶油脂腥辣的水都不能澆花。一般情況下,用自來水或可供飲用的井水澆花既方便又安全。
用自來水或可供飲的井水澆花之前,應提前1—2天曬水,這樣做的好處,一是使自來水中的氯氣揮發掉,二是提高水溫。特別是冬季室內花木澆水時,應保持水溫與室溫一致,花木才不會受到傷害。譬如杜鵑在春節期間開花,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,但杜鵑的根系纖細,對土溫變化很敏感,如果直接澆未經晾曬的自來水,就容易引起落葉落花。
二、花木對土壤酸堿度的要求
通常說的鹽土就是土壤中含有較高的氯離子、鈉離子;堿性土就是土壤中含有較高的鈣離子和鎂離子,氫離子少;酸性土壤就是土壤中含有較高的氫離子和鐵離子,而鈣離子和鎂離子少。我國北方地區的地壤多呈中性偏堿,局部為鹽堿土;南方地區的土壤多呈中性偏酸,局部為強酸性土。這對于花木的選擇和栽培有很大影響,而對盆栽花木來講,由于市場上有各類專用花卉栽培基質可供選擇,因此花木品種選擇不受地區限制。
為了科學界定土壤的酸堿性,國際上統一采用土壤中氫離子含量的指數(pH)表示土壤的酸堿度。當pH值=7時為中性土,pH值>7時為堿性土,pH值<7時為酸性土。通常,當土壤pH值>8.5或pH值<5時,都不宜作為花木栽培的土壤。根據花木對土壤的適應性,可以分成3種花卉栽培類型:
(1) 酸性土花木 如山茶、杜鵑、米蘭、茉莉、棕櫚、白蘭、金橘、桂花、玉蘭、羅漢松、蘇鐵、五針松、變葉木、巴西木等都屬于酸性土花木。其適生的土壤pH值為5—6。
(2) 中性土花木 大多數花卉可以在弱酸性至弱堿性的土壤中正常生長。其適合的土壤pH值為6—8。
(3) 堿性土花木 原產華北、西北的花木能在堿性較高的土壤上正常生長。如檉柳、枸杞、錦雞兒、榆葉梅、小檗、黃刺玫、木槿、金銀木、沙地柏等、它們對土壤堿性的忍耐力為pH值7.5—9。
三、花木的合理施肥
在花卉的栽培管理過程中施肥是很重要的環節,要想使自己培養的花卉枝繁葉茂、花色艷麗、碩果累累,就要掌握科學的施肥方法。
一、根據生長期施肥:植株萌芽前或展葉初期要施催芽肥,此期施肥以氮肥為主,磷鉀肥為輔;植株開花前至花期要施催蕾、催花肥,此期施肥以膦肥為主;植株開花后至結果期要施追肥,此期要施氮磷鉀三要素和微量元素齊全的復合肥;植株休眠或越冬期要施基肥,結合改土措施,此期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。
二、根據肥料特性施肥:目前,市場上有很多花卉專用肥料,家庭養花最好從中選購,既便利又衛生。無機肥料中有觀花、觀果、觀葉專用肥,還有復合肥料。有機肥料中經過腐熟的禽類肥料以及未經腐熟的豆餅、麻醬渣、馬蹄掌等。施肥要根據不同花卉品種、不同生長階段的選擇。譬如,觀花木本植物在營養生長期間應施復合肥,進入花期應施觀花專用肥,進入結果期應施觀果專用肥。觀葉木本植物應施觀葉專用肥。
三、根據花卉長勢施肥:不同的花卉需要不同的土壤環境條件,環境條件差異很大時,花卉不適應長勢就弱。施肥應根據生長勢確定施用量,同樣的品種,生長健狀的植株可依照肥料使用說明施足肥,生長弱的植株,應視情減少施用量,而后逐步增加到正常施用量。生長勢弱的植株對肥料的吸收承受能力弱,用量過猛,結果會事得其反。
總之,合理施肥要遵循營養元素平衡和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的原則,根據花卉的種類和生長狀況靈活施用。同時要注意,中午前后溫度高時不宜施肥,更不要施濃肥,換盆或移植花木時應施底肥。 來源:第一苗木站
應根據季節和天氣的變化適時的澆水。炎熱的夏季最忌中午前后澆水,因為這時土壤溫度高,與水溫的溫差大,此時澆水會使土壤溫度驟然降低,花木根系受低溫刺激,就會立即阻礙水分的正常吸收。所以炎熱的天氣應在早上十時以前或傍晚五時以后澆水。反之,冬季無凍土的地帶,露地栽培的花木冬季需要澆水時,應在中午前后進行。春、秋季宜在上午十時以后至下午四時以前澆水為好。
我國黃河流域以北的廣大地區,冬季寒冷。在土壤凍結之前,栽培的花木都應澆足“凍水”,以保持土壤墑情,使花木安全越冬。在早春土壤解凍之初,還應及時澆足“返青水”,以促進花木的萌動。
花木澆什么水最適宜呢?按理說,有能力收集雨水和雪水最好,特別是雷陣雨的雨水,由于放電的電化學作用,雨水中含有可被植物吸收的氮元素。但是由于環境污染,出現了酸雨,在頻發地區植物受到嚴重危害,因此污染嚴重地區的雨水和雪水不能收集澆花。污染嚴重的河塘水和礦化度很高的地下水也不宜用來澆花。家庭淘米水、咸水和帶油脂腥辣的水都不能澆花。一般情況下,用自來水或可供飲用的井水澆花既方便又安全。
用自來水或可供飲的井水澆花之前,應提前1—2天曬水,這樣做的好處,一是使自來水中的氯氣揮發掉,二是提高水溫。特別是冬季室內花木澆水時,應保持水溫與室溫一致,花木才不會受到傷害。譬如杜鵑在春節期間開花,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,但杜鵑的根系纖細,對土溫變化很敏感,如果直接澆未經晾曬的自來水,就容易引起落葉落花。
二、花木對土壤酸堿度的要求
通常說的鹽土就是土壤中含有較高的氯離子、鈉離子;堿性土就是土壤中含有較高的鈣離子和鎂離子,氫離子少;酸性土壤就是土壤中含有較高的氫離子和鐵離子,而鈣離子和鎂離子少。我國北方地區的地壤多呈中性偏堿,局部為鹽堿土;南方地區的土壤多呈中性偏酸,局部為強酸性土。這對于花木的選擇和栽培有很大影響,而對盆栽花木來講,由于市場上有各類專用花卉栽培基質可供選擇,因此花木品種選擇不受地區限制。
為了科學界定土壤的酸堿性,國際上統一采用土壤中氫離子含量的指數(pH)表示土壤的酸堿度。當pH值=7時為中性土,pH值>7時為堿性土,pH值<7時為酸性土。通常,當土壤pH值>8.5或pH值<5時,都不宜作為花木栽培的土壤。根據花木對土壤的適應性,可以分成3種花卉栽培類型:
(1) 酸性土花木 如山茶、杜鵑、米蘭、茉莉、棕櫚、白蘭、金橘、桂花、玉蘭、羅漢松、蘇鐵、五針松、變葉木、巴西木等都屬于酸性土花木。其適生的土壤pH值為5—6。
(2) 中性土花木 大多數花卉可以在弱酸性至弱堿性的土壤中正常生長。其適合的土壤pH值為6—8。
(3) 堿性土花木 原產華北、西北的花木能在堿性較高的土壤上正常生長。如檉柳、枸杞、錦雞兒、榆葉梅、小檗、黃刺玫、木槿、金銀木、沙地柏等、它們對土壤堿性的忍耐力為pH值7.5—9。
三、花木的合理施肥
在花卉的栽培管理過程中施肥是很重要的環節,要想使自己培養的花卉枝繁葉茂、花色艷麗、碩果累累,就要掌握科學的施肥方法。
一、根據生長期施肥:植株萌芽前或展葉初期要施催芽肥,此期施肥以氮肥為主,磷鉀肥為輔;植株開花前至花期要施催蕾、催花肥,此期施肥以膦肥為主;植株開花后至結果期要施追肥,此期要施氮磷鉀三要素和微量元素齊全的復合肥;植株休眠或越冬期要施基肥,結合改土措施,此期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。
二、根據肥料特性施肥:目前,市場上有很多花卉專用肥料,家庭養花最好從中選購,既便利又衛生。無機肥料中有觀花、觀果、觀葉專用肥,還有復合肥料。有機肥料中經過腐熟的禽類肥料以及未經腐熟的豆餅、麻醬渣、馬蹄掌等。施肥要根據不同花卉品種、不同生長階段的選擇。譬如,觀花木本植物在營養生長期間應施復合肥,進入花期應施觀花專用肥,進入結果期應施觀果專用肥。觀葉木本植物應施觀葉專用肥。
三、根據花卉長勢施肥:不同的花卉需要不同的土壤環境條件,環境條件差異很大時,花卉不適應長勢就弱。施肥應根據生長勢確定施用量,同樣的品種,生長健狀的植株可依照肥料使用說明施足肥,生長弱的植株,應視情減少施用量,而后逐步增加到正常施用量。生長勢弱的植株對肥料的吸收承受能力弱,用量過猛,結果會事得其反。
總之,合理施肥要遵循營養元素平衡和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的原則,根據花卉的種類和生長狀況靈活施用。同時要注意,中午前后溫度高時不宜施肥,更不要施濃肥,換盆或移植花木時應施底肥。 來源:第一苗木站
分享到: